6月26日,力高(山东)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力高新能”)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。
(资料图)
图片来源:深交所官网
国内最大第三方BMS提供商,募资7.3亿
力高新能前身是2010年2月成立的力高(山东)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,2022年9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。
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BMS提供商,力高新能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储能两大业务板块,集产品自主研发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,产品体系以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 BMS 产品为主、储能和其他汽车电子产品为辅。
招股说明书(申报稿)显示,力高新能首次公开发行拟募资7.3479亿元。其中,2.58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系统研发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,2.77亿元用于技术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,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。
图片来源:力高新能招股书
自研BMS芯片,破局“卡脖子”难题
维科网储能注意到,在力高新能募资投建的3个项目中,“技术研发中心升级项目”拟在力高新能现有BMS产品核心技术的基础上,针对能源互联储能用BMS/EMS、固态电池BMS、“端-云互联”BMS以及下一代BMS芯片等相关前沿技术方向进行研发。
芯片等半导体材料是BMS产品的重要原材料,力高新能主要向境外先进厂商采购,形成了以国际先进品牌为主、国内品牌为辅的供应格局。
ADI、TI、英飞凌、恩智浦等境外先进厂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终端客户认可度,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。
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,若国际贸易经济形势出现极端变化,相关国际供应商所在国家的贸易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,或供应商自身出现经营风险等情况,将可能对力高新能芯片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产生不利影响,包括采购周期拉长、价格剧烈波动甚至采购中断等。
因此,力高新能存在芯片等半导体材料依靠进口的风险,自主研发下一代BMS芯片,将有助于公司降低该风险,破局BMS芯片被外国“卡脖子”的困境。
立足BMS,切入户储、工商储
近年,力高新能以BMS切入,研发储能产品、设立储能子公司,以进军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。
户用储能方面,力高新能2023年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的COMO系列户储产品,针对家庭储能场景设计,具有高安全、模组轻(可单人快速安装)等特点,储能容量覆盖5kWh到15kWh,可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选配。
图片来源:力高新能官网
工商业储能方面,目前,力高新能的EMS综合能源管理系统(适配于大型储能、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系统)和面向1500~2000V高压平台的全国产化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(适配高电压平台、多应用场景、大规模部署的储能用BMS产品)均处于研发阶段。
竞争对手方面,力高新能主要竞争对手,国内外企业均有。主要国外企业包括美国特斯拉、德国博世、日本电装;主要国内企业包括比亚迪(弗迪电池)、宁德时代、华霆动力、上汽捷能、联合电子、科列技术、经纬恒润、华塑科技。
力高新能本次募资2.58亿元投建的“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系统研发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”,拟通过新建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以及相关配套建筑设施,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,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用BMS研发及智能制造中心,规划完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 80 万片BMS产品的生产能力。
力高新能的储能之路
回顾历年发展,力高新能储能业务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,2021-2022年,力高新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逐步拓展储能用BMS产品,并设立国内储能子公司深圳力高。
2022年9月成立的深圳力高,是力高新能的全资子公司,其主营业务及在力高新能业务板块中定位是:户用储能产品研发和销售。
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爆发,2020-2022年,力高新能分别实现营收7677.86万元、2.00亿元、5.59亿元,实现净利润分别为-2,967.61万元、1,527.18万元和9,048.13万元。
图片来源:力高新能招股书
第二阶段,2023年后,力高新能依托BMS、EMS的研发投入基础,成功研发户储产品(堆叠式户用储能产品COMO)并投入市场,在储能领域开拓新的客户,并在荷兰设立全资孙公司Ligoo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B.V,进军欧洲市场。
COMO系列户储产品,针对家庭储能场景设计,具有高安全、模组轻(可单人快速安装)等特点,储能容量覆盖5kWh到15kWh,可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选配。
Ligoo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B.V是深圳力高的全资子公司,成立于2023年3月,主营业务及在力高新能业务板块中定位是:负责欧洲市场户用储能产品销售。
加速户储、工商储商业化进程
招股书显示,力高新能在未来的经营发展过程中,将瞄准全球迅速增长的储能市场,以公司现有研发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经验积累为依托,从两方面修炼公司硬实力。
一方面,不断加强现有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,增强对户用储能产品各部件的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检验测试等各环节能力,从而提升为客户提供综合储能应用解决方案的能力。
另一方面,通过提高核心技术转化效率,加速储能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家庭用户、工商业用户等各场景下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化进程,不断优化主营业务产品体系,助力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拓展。
标签: